文库 行业标准规范

《突发事件应对法》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1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2页
剩余1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六十九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
《突发事件应对法》
QQ
公众号
QQ群